勞工及工會對簽訂ECFA的看法

【ECFA對台灣勞工失業之衝擊】論壇

張緒中  (前中華電信工會理事長)
2009/4/25

壹、序言

  紀伯倫〈Kahlil Gibbran,1883-1931,The prophet〉在他的先知這本書中的「工作」〈Work 1〉一詩中的描述:
你們也聽見人說,生命是黑暗的,
在你疲瘁之中,你附和了那疲瘁的人所說的話。
我說生命的確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勵;
一切的激勵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識;
一切的知識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工作;
一切的工作都是虛空的,除非是有了愛;
當你懷著愛心工作,你便是把自己、他人、和神相繫在一起。

貳、網路社會下的工人命運

  新自由主義全球資本藉著新科技資訊媒介,跨越國界、文化、制度的籓籬,愛德瑞‧伍德〈W00d,1994》研究《W00d,1994:1960-1990貿易對就業不平等影響》指出:公司利用電信設備連結,將服務轉包至全球各地,進一步整合勞動力。但是全球勞動力是不存在的。全球勞動力除了創新、金融、工程最高階專業人員外,不同國家的勞動力透過多國網絡進行分工,但其不會在網絡中流通,反而在網絡中形成區段(segments)功能,造成勞動力層級化及區段化的互賴過程,經濟全球化程度愈深,勞動力之間的連結愈緊密。賽肯(Shaiken,1990)指出:雖然薪資和社會保護的水平不同,但技能與技術的差距日漸縮小如孟買、班加羅爾薪資成本只有美國的20%。因為資訊技術的擴散創造了更多的工作條件,但相當比例的勞工生活與工作條件惡化,因此資訊化社會變成雙元社會的產生。缺乏穩定工作的彈性化勞動條件,動搖了原有制度,導致了工作與社會關係的危機。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里曼(Freemann)2005年[The Earth is Flat]告訴人類:全球的資金、全球的技術及全球的專業技術都可以在全球流通;這是世界走向〔全球化〕的重大標幟。所謂「地球是平的」,就是其他落後、巳開發中國家的政府及人民祗有橫遭蹂躪的份。因此,弗里曼下結論:世界走向〔全球化〕表示人類又回到弱肉強食的野生叢林時。祗是不用刀叉吃〔人肉叉燒包〕而是南美及非洲必臣服於全球化浪潮下。日本趨勢家大前研一〔M型社會〕一書,標幟著M型社會的悄然成型:是貧富兩端顯著,而受到全球化影響,中產階級大量消失而落入貧窮端。當今社會絕大多數上班族都會擔心工作不保,因為企業家愛死了〔委外人力〕,究其原因:以日薪甚至時薪雇用,不用負擔其退休金、年休假及保險金。在企業降低勞動成本考量下,高科技場所、新組織、女性及年輕族群人際網絡結構性變化,導致工會功能無法發揮功效,加上政治力的介入,與虛擬企業的出現四大原因,出現在資訊化社會勞資關係的再結構。曼威‧柯司特〈Manuel Castells,1996.200.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認為:技術不是改變的原因,「管理決策、工業關係體系、文化和制度環境、政府政策」和「資本主義再結構」才是改變的原因。高失業率起因於錯誤的總體經濟政策及不鼓勵私人創造工作機會的制度環境。工作的制度與社會組織比技術改變更重要。

參、CEFA是經濟的威而剛 還是政治安非他命

  從檢視大陸與港、澳簽署CEPA的五項原則:
一:遵循「一國兩制」的方針。
二: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
三:順應雙方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需要,促進穩定和可持續展。
四:實現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繁榮。
五:先易後難,逐步推進。

  除了第一項遵循「一國兩制」的方針,挑動台灣政治的敏感神經無法接受外,其餘各項兩岸透過協商程序,台灣經由民主透明化過程,多數民眾應可接受。而由CEPA三項目標來看:第一,逐步減少或取消雙方之間實質上所有貨物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第二,逐步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減少或取消雙方之間實質上所有歧視性措施;第三,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若以純經濟的角度來看這三項目標,兩岸為了提升彼此經貿互動,增進彼此利益,這三項目標兩岸不難接受。

  中國大陸與東協自2005年開始,針對部分貨品開始協商免稅,預計到2010年時,雙方會達到全面免稅的目標。而日本與韓國從2005年,就與東協十國商談「自由貿易區」,如果談判完成,「東協加一」(中國大陸加入),到「東協加三」(日韓再加入),亞洲的東亞自由貿易區就形成。以台灣的立場,和亞洲各國簽訂FTA,展現國家地位,免除統獨爭議。國際貿易理論告訴我們,像台灣這樣的小型開放經濟體,在進出口貿易中是獲利較大的一方,特別是和自己的主要貿易伙伴洽簽FTA,獲益更大。FTA的精神,即是在WTO架構下,雙方自願開放市場互惠。但從過去幾年的歷史來看,和亞洲各國簽FTA的可能性很低。而但是基於政治現實,上述期待短時間難以達成。因此,除了前述大陸與港澳CEPA第一項原則,遵循「一國兩制」的方針,挑動台灣政治的敏感神經,台灣應明白公開宣示立場外,若要討論ECFA實質內容,應邀請各業非營利組織參與討論機制設計,一如東協組織下設各國NGO組織小組,參與相關議題討論。

肆、沒有獨立思考的勞工 就沒有獨立自主的國家

  面對新的雇用型態如人力派遣、跨國委外及企業流程委外日趨成熟,尤其是在電信、金融等服務業的call center更為明顯。這樣的結果導致已開發國家的勞動力被取代,就業機會減少;而開發中國家雖然就業機會增加,勞動條件卻被大幅降低,全球勞工權益普遍被剝削是不爭的事實,唯一得利者只有篤行新自由主義的跨國企業經營者而已。由這點來看、新雇用型態對勞工所帶來的衝擊和影響是全球性的。個人以為:缺乏理想的教育,無意宣示未來就是現在。如何讓全球的勞工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唯有台灣勞工看清政客貪婪投機的真面目,獨立思考自主自覺,台灣的工會才能跨越國界、膚色、政治立場及語言隔閡的團結合作,才能真正有效保障勞工權益不被跨國企業以人力派遣、跨國委外等雇用方式所剝削。

  作者二十年的工會經驗和觀察,歷經兩黨執政,只有一個價值-「有奶便是娘」、「西瓜靠大邊」、「投機愛台灣」、「貪汙護台灣」,「愛錢、怕死、哈做官」價值墮落,信任破產。在高度資本主義下,台灣社會缺乏人文素養,及政治經濟爆發戶淺碟文化結構下,勞資關係一直是從屬關係,平等只是假象。誠如羅大佑在「亞細亞的孤兒」歌曲中描繪: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沒有人要和您玩平等的遊戲。資本家與勞工經濟地位強弱分明,歐洲經過幾百年的鬥爭,追求一種政治民主、經濟民主、社會民主的生活方式,即使面對全球化網路流動資本跨國剝削,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PONSBILITY〉的要求,勞資關係已邁向Global Agreement對話境界。對照台灣工運團體或總工會,明舉勞工權利大旗,暗藏統獨算計,將工人當作奪權工具,CEFA理性論辨,多元觀點的空間有多少,令人不敢有太多奢望。畢竟台灣尚未真正用生命灌溉社會民主幼苗。就像哈里法克斯〈E.P. Thompson:1963,The Makiing of the English Working Class〉序言說:工人階級和太陽不一樣,它不會因時間到了就自動升起。它的出現是靠它自己創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