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總統蒞臨台灣國家經濟發展研討會閉幕致詞參考稿—正確因應經濟變局,尋找台灣經濟永續發展的途徑

二○一二年六月十日

吳榮義董事長、胡勝正院士、陳博志董事長、張炎憲會長,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午安,大家好!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跟各位學者專家共同來探討台灣經濟發展的議題。

去年年底,登輝在住院期間,就開始思考,不論誰當選二○一二年的總統,台灣都必須面對到世界經濟的變局,惟有政府具有正確的經濟戰略,加上民間的活力,台灣經濟才能永續發展。所以我請群策會邀請幾個重要的智庫,籌辦這次的經濟研討會。希望在這個經濟局勢變化不明的時代,共同為台灣經濟提出具體可行的政策建言。

經過四個多月的討論與研討會,針對世界經濟局勢的變化、新興市場的發展,以及市場經濟與國家角色這三個大方向,探討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與挑戰。登輝要感謝所有的學者專家,所做的貢獻與努力,大家辛苦了。

我們很清楚,國際經濟環境已經發生大變化,全球化下所產生的風險我們不能沒有警覺,也需要好好檢討。上個月,登輝接受《財訊》跟《新新聞》專訪時,有提到相關的問題,今天,登輝要再次提出一些看法。

在二次大戰之後,因為美國、蘇聯冷戰對立,世界經濟局勢是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並立。一直到蘇聯解體,資本主義勝出,變成美國獨大,全世界的經濟都受到美國的影響。不過,這幾年來,中國經濟快速成長,也威脅著美國這個世界「超強」的影響力。這種變化,就是因為「經濟力」的消長。但是我們發現最後影響經濟的往往是政治力。

二○○八年,美國因為次貸危機,連帶造成國際金融危機,不只使美國的經濟實力受到重傷,也造成全球經濟大混亂。如今,美國元氣尚未復原,中國經濟也不是很好,眼前還有歐洲國家債務風暴仍未解決,台灣是一個欠缺資源的國家,在這種全球經濟變局中應該如何應對,找到最有利的發展方向,現在正是關鍵的時刻。

一、區域經濟的檢討

現在世界各國都透過簽訂FTA達成區域經濟整合,拓展市場,台灣應該推動與主要貿易對象簽訂經濟整合協議,包括美國、日本、歐盟及東南亞,不能單獨依賴與中國的ECFA,以免台灣的資金與人才加速流向中國,ECFA也應該回到WTO的架構下來進行。

在簽訂經濟整合協議同時,應該評估對台灣的效益是什麼,資源與產業發展要如何規劃,對受害的產業要如何補助、輔導升級,協商過程更要透明化、受國會監督。

二、國際金融自由化與整合的問題

在全球化與貿易自由的大旗下,多數人認為金融自由化與貿易自由化同樣對經濟發展有利,並沒有考慮國際金融自由帶來的高風險。

歐美國家將信用差、風險高的債權,包裝成各式各樣的金融商品,賣給全世界,台灣的銀行不瞭解這種風險,靠賣歐美債權來賺錢,一旦信用貸款違約,就會發生連鎖性的金融危機,美國次貸風波就是這種金融風暴的典型代表。所以有一些國家已經開始意識到這種風險,管制國際間的資本移動。

三、政府債務風暴

過去各國在高度成長的環境下,採取錯誤的財政政策,致使財政赤字升高,金融部門將金錢當作商品買賣炒作,形成泡沫經濟的現象,一旦崩盤,面臨經濟蕭條的危機,政府就大量借錢,用來救銀行,採取擴大政府支出的財政政策刺激經濟景氣,致使國家負債累累。

這幾年我們的國家財政支出赤字一年比一年高,預算太過浪費,特別預算破壞預算制度,稅收減少又對高所得者減稅,財政紀律破壞造成財政惡化,這種財政結構性的失衡,已經不是用減少債務、減少赤字可以解決。另外因為財政分配不公平,有的部門資源太多,形成不當的浪費,有的部門資源太少,地方政府甚至要借錢發薪水,造成政府負債增加,這都必須下定決心作改革。

四、過度依賴中國 加深貧富差距

面對新興市場的競爭,台灣並沒掌握時機進行產業升級,一直追求低成本的生產模式,爭相到中國投資,致使大量資金外移到中國,造成國內投資降低、失業增加與實質所得無增加,產業空洞化。因為經濟過度依賴中國,失去了經濟發展的動能,也嚴重影響勞工與農民的所得分配,貧富差距擴大,造成中產階級以下百姓的痛苦。而且未來中國經濟泡沫化以後,將進一步對台灣經濟造成更重大的傷害。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容易造成階級對立,如果民主制度不能維持公平正義,也會讓百姓對民主制度失去信心。

中國的經濟環境已經漸漸無過去低成本的優勢,產業也漸漸調整以國內市場為中心,在中國的台商要怎麼辦,政府也應該替他們想辦法,看是輔導回來台灣投資,還是幫他們找尋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不能讓他們自生自滅。

五、有效整合資源協助台灣產業創新

在整體經濟發展方面,台灣並不輸韓國,但是在政府執行政策的決心與效率,特別是政策規劃、預算分配與執行的一致性,確實輸給韓國,必需要徹底檢討。政府必須積極整合國家資源,並且有效的運用資源,來協助台灣產業的發展與升級。

高科技產業一直是台灣在國際上能夠與人競爭的產業,但都是民間單打獨鬥。我們看韓國政府,積極幫助企業建立產業規模,提升研究和國際行銷的能力,甚至運用匯率手段,提高韓國企業的外銷競爭力。因此,未來政府除了協助產業研發、發展知識經濟以及培養技術人才以外,也要懂得運用國家經濟手段與政策工具,協助台灣的半導體、封裝、光電、生技、奈米、資訊通訊、綠色能源,這些重點產業,來提升國際競爭力。

除以上高科技之外,台灣還必須有一些特殊利基的創新產業,才可以擴大產業基礎。像鋰電池,是節能產業很重要的技術,但有的零件沒人在做,台灣應該重點發展相關零件產業。還有氫能發電,學術界結合產業界研究很久了,現在也有一些成果,很有發展潛力。電漿產業也是,清大利用螢火蟲的光和閃電,研發出電漿產業的最新技術。而有關奈米的研究與應用,也可能成為未來高科技新興產業。總而言之,不斷的創新,才是台灣經濟不斷發展的基礎。

六、傳統產業升級為高科技

政府應該協助傳統產業升級、高科技化,提高附加價值。像台灣的精密機械在國際很有競爭力,小小的一粒螺絲、一個機械滾珠,還是一台工具機,只要不斷創新技術,多加一點設計觀念,未來還是很有發展性,政府應該用心為他們解決各種困難。還有很多傳統產業,因為應用了新的材質和技術,產業價值不輸高科技。像紡織業,生產各種機能布料,得到醫藥、工業、時尚業採用,大大提高紡織業的競爭力。又例如玻璃陶瓷產業,也因為利用在高科技電子業、節能產業,大大增加產業的價值性。

七、農業是立國的根本

過去重視國際貿易,台灣的農業總是被犧牲,現在全國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土地休耕、廢耕,糧食自給率降到百分之三十二,低於國際水準;在能源方面,台灣都要靠進口,能源自給率只有千分之六。

農業是台灣立國的根本,不能因為要發展國際貿易,就犧牲農業。台灣的資源已經非常有限,台糖的土地那麼多,卻放任它荒廢,用來種樹。政府必須介入,將這些荒廢的土地進行有效利用,例如便宜租給失業青年耕種,可以種甘蔗、蕃薯等作物,用來開發「生質能源」,或是結合農業改良技術,種植經濟價值高的農作物,以此來帶動發展農業生技產業,如此不但可以創造就業機會,讓農村年輕化,繁榮農村經濟,發展新興能源產業,同時也解決土地荒廢的問題。

農業要有計畫實施小地主大佃農,在資金、制度及法令提供協助,擴大農業生產的經濟規模與效益,並改善產銷制度;也可以配合觀光事業提高農民所得,為此政府應該公布民宿特別法,協助農業的另外一個出路。

八、全面「解放」國營事業,開放自由競爭,減少國債

國營事業現在應該要全面「解放」,將台糖、中油、台電、台鹽、公賣局、中華電信……等獨佔事業開放民營化,釋出資源,打破壟斷和寡佔,鼓勵自由競爭,提升效率,帶動台灣新一波的產業發展,讓有限的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創造更多的經濟利益。台灣電信部分開放以後,創造很多新的行業就是一個例子,日本國鐵當年也是賠錢,後來拆成六家民營公司,每一家都努力減少浪費、增加效率,最後六家都賺錢,如果不是有過這段歷史,日本也不會有今日的新幹線。而且開放國營事業民營化,還可以改善越來越嚴重的「國債」問題。

九、經濟好百姓就會開心有信心

近來,政府為了稅收以及油電雙雙漲價的問題,造成百姓嚴重的不滿,尤其在所得並沒提高,甚至更加減少的情形下,難怪百姓要走上街頭反抗。政府應該思考的是,要如何改善國內投資環境,增加就業機會,百姓賺到錢、收入增加,政府稅收自然就增加。道理聽起來很簡單,但是要如何實踐才是最重要的地方,這個關鍵就是領導者的決策模式。領導者必須清楚瞭解國家經濟的困境在哪裡,除了政府各部門的意見以外,學術界、產業界以及民間的意見都要聽,整合出一套有效的策略,不是幾個人躲在房間裡做決策。

台灣是我們的國家,面對經濟困境是不分黨派的,我們必須共同面對,研討會過程中,有政府官員願意來參加,這就值得鼓勵,執政者就是要這樣,聽大家的意見,更重要的是要真正去作。這也是舉辦這幾場研討會的目的,希望整合各方的意見,為台灣的經濟發展提供對策,共同追求國家最大的利益。

我做過總統,知道總統不好做,總統做得好不好,不是自己感覺,是要問百姓,要作一個好總統,就要讓百姓開心有信心。馬總統,只要你將經濟問題做好,社會就安定,這樣百姓就會開心,百姓就會對你有信心。

最後,再次感謝所有學者專家的參與,也感謝來參加的所有貴賓,謝謝大家!祝大家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