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後大陸對台政經策略研究
資料來源: 立法院法制局網站 http://www.ly.gov.tw/ly/04_library/0401_orglaw/orglaw_search/orglaw_search_04.jsp?ItemNO=04020200&f91_number=12243
作者 張淑卿
更新日期 99/07/23
編號 A00768
摘要
2008年5月20日馬政府上台之後,兩岸關係在雙方領導階層秉持「記取教訓、抓住機遇、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建立互信、對等協商、簽署協議」下,已促使兩岸關係由形勢嚴峻發展成形式和緩,亦即由歷史「高危期」變成為難得和平發展「機遇期」。
面對外在環境日益嚴峻趨勢下,台灣與經濟實力日益強大的中國大陸展開各項經濟議題對話,進而簽署ECFA,是無法避免之選擇。本報告除了先將將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在政策目標與思維上所存在之差異,以及簽署ECFA對於台灣政經等面向影響進行探討之外,特別依據中國大陸對台政策,對於簽署ECFA後其對台政策可能動向加以分析,並建議因應策略方向,以供參考。
2005年3月胡錦濤接任國家軍事委員會主席之後,全面正式接掌中國大陸黨國體制,可以說是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正式成為中國大陸第四代最高領導人。他初期對台政策,除了仍維持著延續「鄧小平精神」及「江八點」之外,亦遵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與「不放棄武力」之指導目標,並在2005年「胡四點」發表後,之後一系列對台政策,因其個人意識形態,以及因應中國大陸之內外之形勢,而對台政策上或運作上開始展現其新的思維與手段,同時對台政策出現較明顯的變化。
從胡錦濤對台政策之重要論述中,歸納幾點原則如下:
(一)堅持一中原則,但詮釋更加彈性。
(二)反獨優於促統,防止分裂活動。
(三)加速推進兩岸實現直接「三通」。
(四)寄希望於台灣人民。
(五)加強兩岸經貿關係,簽訂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
(六)以和平發展為框架,建立和平統一政策搭橋。
胡錦濤對台簽署ECFA政策思維分成政、經層面敘述如下:
一、從政治結構的角度觀察:
(一)採取溫和軟化手段,實踐和平發展目標。
(二)透過兩岸架構協議,建立胡溫體制歷史評價。
(三)推動正常穩定發展,凸顯對台歷史機遇。
(四)實施拉攏讓利作法,體現對台人民善意。
二、從經濟策略的角度觀察:
(一)連結海西經濟特區,框限台灣附屬大陸。
(二)構築一中共同市場,提高台灣依賴大陸。
在簽署ECFA之同時,我們更不能忽略簽署ECFA之後,中國大陸對台策略可能動向。茲將依其對台策略推論其可能動向歸納如下:
一、政治方面可能動向
(一)堅持一中原則,詮釋將會更為彈性。
(二)反獨作為,更為軟硬兼施及靈活務實。
(三)採取先讓後要,迫使台灣接受政治談判。
(四)擴大多元往來交流策略,爭取台灣基層民眾好感。
(五)以兩岸和平協議作為和平發展框架,為和平統一搭橋。
二、經濟方面可能動向
(一)藉兩岸關係趨向緩和,深化經濟合作。
(二)實現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
(三)提高台灣對其經貿依賴,以經制政。
(四)持續阻撓台灣與其他國家洽簽FTA。
(五)以海西地區為兩岸「一中市場」先試行先。
三、國家安全方面可能動向
(一)擴大投資戰略產業,危及國家基礎安全利益。
(二)採取短線進出操作,危及金融安全秩序。
(三)在台設置官民機構,危及國家安全。
四、未來與其他國家洽簽FTA之可行性
中國大陸在未來仍會堅持「一中原則」,以作為我方與東協或各國間洽簽FTA之前提 。
綜之,簽署ECFA似乎已成台灣在考量國家長期利益上為必須的選擇;然而其對於兩岸關係發展是有利的,同時亦會帶來一些不利。在此同時,如何應因簽署ECFA之後,台灣經濟在全球佈局中找到最佳定位,才是關鍵所在。因此,在簽署ECFA後,政府除了積極加強對民眾溝通之外,以爭取民眾之理解,在形成更多共識下,使得台灣經濟能夠在ECFA加持下,開創新局。至於未來因應策略方向包括:明確推動ECFA是連結FTA的策略目標;秉持國安思維推動ECFA;完備經濟配套措施減少產業各界疑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