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化解民眾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 的疑慮,馬英九除親上火線宣導,舉行雙英辯論。同時,中國領導人對簽ECFA釋出「讓利」說,企圖降低台灣國內「ECFA輸者圈成員」 ( 即三中階層:中小企業、中低所得階層以及中南部民眾) 的反對聲浪,以期ECFA能於2010年6月順利簽訂。馬英九一再宣傳簽ECFA後,台灣就可以發展「台灣接單,中國生產,外銷全球」的模式。事實上,雙英辯論後,仍有高達七成以上民眾不瞭解ECFA是什麼!這本手冊就是讓讀者知道:ECFA是什麼?簽ECFA對台灣經濟的影響?簽ECFA有必要性及急迫性嗎?

照馬英九與經濟部的說法,ECFA屬於架構性協議,就如同一本書的目錄只是摘記各章的章名與節次,並無任何具體內容。目前,台灣與中國雙方只是先就書的目錄進行協商。據經濟部說帖,「ECFA除了貨品貿易自由化外,尚包括服務業進一步開放;將有助於我國業者開拓中國服務業市場,提升我國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最後,再加上「投資自由化」,就是著名的「三個蛋黃」怪蛋(誕)說。投資自由化其實是要讓台灣與中國間資金及技術完全自由移動。中國在其官方「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研究報告」中,則認為「兩岸透過商簽經濟合作協議,逐步消除貿易壁壘,實現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由此可知,中國希望藉簽ECFA達到建構「一中市場」的終極目標,讓台灣與中國間人員、資金、技術、商品與服務完全自由移動。

在中國繼續阻撓台灣與東協以及主要國家簽署FTA情形下,若先與中國簽ECFA,此時台灣廠商若選擇繼續留在台灣投資生產,所生產的商品輸往中國雖可享受ECFA關稅優惠,但輸往東協國家時,由於雙方並未簽署FTA,故無法享受關稅優惠;這個廠商若改到中國投資生產,則在中國生產的商品輸往台灣與東協國家皆可享受關稅優惠,再加上中國市場規模大於台灣,中國勞動成本又低於台灣,所以簽ECFA後,台灣廠商勢必大規模西進以享受「中國軸心」的優勢,而外商亦基於相同的考量不會來台投資。

簽訂ECFA後,台灣經濟就全面納入中國經濟圈,台灣未來僅能依賴中國而生存,經貿不能自主,政治統一當然就「水到渠成」,馬政府雖然再三強調「任內不會開放中國勞工來台」,而且開放中國勞工不是雙方談判議題。然依「一中市場」的總體性架構來看,只要簽訂ECFA,開放中國勞工只是時間的問題;其實,不用等到那一天,馬政府現已承認中國學歷,準備開放中國學生來台,為中國人士來台參加專業證照考試預作準備,並藉修改行政命令,延長跨國企業以「內部調動」名義來台工作中國人士的工作期限;研擬開放中資來台後,中國白領人士來台工作辦法。從這些蛛絲馬跡就可看出,簽ECFA後,台灣就會被推上「實質統一」的進程,剩下的只是如何結束國共內戰的「法理統一」。

從國家整體利益來看,台灣無須且無急迫性與中國簽ECFA。我們應採取何種策略讓台灣經濟持續發展?同為亞洲四小龍的南韓,其發展策略值得台灣借鏡。南韓除了全力發展自有品牌,建立自主行銷管道外,南韓更將與先進國家而非後進國家簽訂FTA做為優先目標,南韓已完成與美國、歐盟以及東協FTA的洽簽,目前才開始與中國就洽簽FTA進行雙邊的共同研究。為加速台灣產業升級,我們必須加強與歐美日先進國家的經貿關係,以取得新技術、新產品生產,以及品牌與行銷管道,如此才是台灣經濟發展長遠之計。

馬英九認為「亞洲在2009年已有58個自由貿易協定,台灣不在裡面。沒有在亞洲簽自由貿易協定的,除了台灣之外,只有北韓。」但馬英九似乎忘了台灣不能與其他亞洲國家簽FTA,主要原因就是中國的阻撓,反而一再宣稱「兩岸一旦同意簽署ECFA,中國無理由再反對我國與其他國家洽簽FTA」的論調來欺騙台灣人民。其實,2009年4月14日中國商務部國際司副司長朱洪就明確表示:「中國現在不讓台灣對外簽署FTA,因為這是涉及主權的問題,台灣要想與他國簽FTA,需經中國同意。」由於中國一再阻撓我國與先進國家簽訂FTA,所以,我們應以與歐美日先進國家簽FTA做為簽ECFA的前提條件,以確保台灣未來生存與發展的自由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