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與台灣經濟發展
李登輝先生致第八屆熊彼得國際學術研討會書面致詞
2000年6月30日
馬他克夫會長、哈里斯校長、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今天,登輝能應邀參加第八屆熊彼得國際學術研討會,並發表演講,感到非常榮幸。
回顧上個世紀末國際經濟中的幾件大事,各位一定仍對一九九七年發生的東亞金融危機記憶猶新。台灣在上述期間,卻仍能維持成長,並迅速進行經濟體質調整與創新。由於這些耀眼的經濟表現與活力,使得許多國內外的學者,投入台灣經濟發展的研究,本人將就此進一步分析。
我認為,台灣經濟發展的本質非常簡單,那就是台灣人民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直能夠展望未來,在國際貿易、跨國技術移轉以及國際競爭中,洞燭每一項技術創新可能帶來的商機與發展潛力,把握機會,開拓市場、改良並開發產品,掌握商品的競爭力與商機。同時,透過金融制度的健全、儲蓄的分配、銀行適當的信用創造等,使這些創新與商機得以實現。其結果不僅使企業家能累積資本,也讓個人蓄積大量財富,推動了台灣整體的經濟發展。
如果要找出一套總體經濟理論來解釋台灣經濟發展的成就,或許我們可以說,台灣的發展歷程,與熊彼得所提出的企業家創新理論架構,有密切的關係。
熊彼得的創新理論與現代經濟發展的關係
依據熊彼得的理論,創新的內涵,可分為五項:(一)引進新商品,或改善現有的商品;(二)引進新的生產方法;(三)開拓新的銷路;(四)獲得原料或半成品的供給來源;(五)實現新的組織,例如形成聯營與打破獨占等。
熊彼得認為,人口生長和儲蓄的增加不是經濟成長的唯一原因。相反的,他強調創新是帶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企業家從創新的成功中得到利潤。無企業家的利潤,即無經濟成長。同樣的,無經濟發展,即無企業家利潤。他主張經濟成長經由一個創造性破壞的過程,也就是創新使得舊的科技變得過時,新的科技成為有用的產品。
在產業的初期階段,由於每個廠商的戶本函數不盡相同,產業資源也未達到最有效的利用。但只要有廠商繼續進行研究發展,這個產業的產品價格就會不斷的下降,產量也會不斷上升。
到了市場需求飽和之後,這種產品價格下跌、數量增加的趨勢就會停止,此時,產業開始進入成熟階段。由於沒有新的廠商再加入研發,留下來的廠商都是能夠獲利者。有些廠商轉投資其他產業,開啟其他產業的新時期。有些廠商則開始購併其他競爭對手,以減少彼此之間成本的差距。這種購併會逐漸使整個產業的資源能夠達到最有效的利用。當然,發展成熟的產業,未必就會逐漸淪為夕陽工業,有時會因為市場需求的大幅增加,或是因為某個廠商的創新,而再度吸引許多廠商加入研究,使產業邁入另一個新的開創期。
由於整個經濟體系有各種不同的產業,每個產業的發展初期與成熟階段之長短也有不同。因此,在同一個時間點上,會有一些產業剛剛進入發展期,有一些則已臻成熟,也正是因為開創與成熟的交叉起落,讓創新得以生生不息,推動了整個經濟的發展。
以現代經濟學的觀點來看,熊彼得的經濟學理論,具有二項重要意義。
第一、熊彼得強調技術創新與新商品創造出新市場,並由費用下降,帶動供給曲線向下移動的觀點,與凱因斯理論所持的有效需要操作之看法,有很大的不同,也為經濟學帶來了新的視野。
第二、熊彼得對經濟學研究的最大啟示是,經濟學必須針對現實經濟運作的特質,尋找答案。現代經濟學的兩大主流是數理分析與社會科學分析。對二十一世紀來說,熊彼得的社會科學分析論點,絕對具有不容忽視的歷史意義。
台灣經濟發展與創新
台灣成長的最主要動力正是在於構築經濟主體的中小企業,能夠掌握潮流及機會,善用國際貿易與跨國技術移轉,引進技術創新,謀求產業升級,創造了廣受國際社會肯定的經濟奇蹟。
我們可以台灣體育用品、紡織品和電子產品的發展為例來加以說明。工業化國家的廠商為了降低成本,經常將生產線移到工資比較便宜的國家生產,或是透過國際貿易,從工資比較便宜的國家採購一些需要勞力密集製造的零組件。五O年代,台灣經濟發展初期,就是以提供外商投資獎勵優惠,及高素質勞動力,吸引美國、日本和西歐國家的廠商與貿易商,前來台灣投資設廠或採購初級成品。
外商來台設廠或下訂單,會產生經濟學上所謂的向後連鎖效果(Backward Linkage Effect),讓台灣得以引進相對先進的生產與管理技術,吸引台灣許多優秀的人才,投入外貿與外資企業的工作。等到這些人學得先進的生產與管理技術之後,就相約出來創業,專門生產零組件,供應給外資企業。另一方面,台灣許多中小企業,也能在接到外商第一份訂單時,就洞燭先機,掌握邁入國際市場的機會,積極調整自己的生產線,成為外商的代工(OEM)工廠,並根據外商所提供的技術、圖樣、規格等要求,生產各項零組件。
而在此同時,台灣中小企業所供應的各項物美價廉的零組件,又對外商產生所謂的向前連鎖效果(Forward Linkage Effect),吸引更多外商前來台灣投資設廠或下訂單。愈多外商前來台灣投資設廠或下訂單,愈有利於吸引更多的中小企業投入生產,也使得部份產業開始進入熊彼得所謂的開創階段。
企業家為了降低成本,生產更多品質優良的產品,因此添置設備,成立研究部門,積極從國內外研究機構,徵求人才,引進技術,進行改良和創新,使自己的企業逐漸由外國企業的代工廠,提升為研發廠(ODM),生產出比外國企業原來所提供之樣品,品質更佳、價格更便宜的商品。
台灣企業這種精益求精,不斷追求降低生產成本與提升產品質量的努力,不但吸引國外更多的訂單,讓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步,同時,也促使政府投入更多資源在科技的基礎建設上,為高科技人才的培訓與科技創新提供更大的空間。新竹科學園區的設立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新竹科學園區是由政府所規畫的一個高科技產業發展園區。藉由發展環境的提供,匯聚許多國內外電子與電腦科技人才,投入生產、研發與行銷,創造高產值的電子與電腦產品。由於科學園區設置的成功,又吸引了更多的外資與高科技人才的投入,創造了台灣經濟的更大發展。也就是在上述的向後連鎖與向前連鎖效果的良性互動下,逐漸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一九八O年代後期以來,台灣有些科技產業逐漸進入熊彼得所謂的成熟階段。有些廠商逐步將本身相當成熟的技術和設備,外移到東南亞國家和中國大陸,以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例如一九九O年代初期的家用電器製造業,以及一九九O年代中期以來的電腦週邊設備製造業等,這些屬於勞力密集型產業,在國內工資上漲的壓力下,逐漸外移。有些企業,則積極以共同研發、策略聯盟、或購買專利使用權等方式,將本身部份的資金、人員和設備轉投入其他高科技產業,促成其他新興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
所以,台灣經濟在企業家洞燭先機與勤奮的努力下,不斷藉由策略創意與科技創新,掌握競爭優勢。這種生生不息的創新精神,正是台灣五十年來經濟發展的動力,也是台灣能夠比東亞其他國家更具經濟活力的主要原因。
熊彼得創新理論對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啟示
從前面分析,我們可以得知,企業家的創新精神,是推動台灣經濟長期發展的最大利基。而台灣未來能否持續發展,也端賴此一創新本質能否繼續提昇。因此,台灣的政府、企業及學術界都應該繼續加強幾個方面的合作與努力:
(一)以網際網路為公共財,隨時掌握國際先進的知識與技術創新,謀求發展與市場的契機。
(二)針對不同產業的特性研訂獎勵研發條例,讓中小企業在進入開創階段,能即時得到租稅和貸款方面的獎勵,繼續維持創新的動力。
(三)設法消除結構性的障礙,讓產業邁進成熟階段後,能順利進行企業購併、重整或轉投資,以提升資源的使用效率,開拓新市場。
(四)打破目前存在於產業界與學術界間進行合作的各種障礙,積極保護智慧財產權,鼓勵教育、科技與企業之進一步發展與整合,讓整個創新過程更系統化,為企業發展注入源源不絕之動力。
各位先生、女士:
從熊彼得的理論來看台灣的經濟發展,確實可以得到相當多的印證與啟示。我們相信,在不斷的創新下,台灣的人民將會開創出更美好的未來。同時,我們也願意以台灣成功的發展經驗,與更多國家分享,為全球的和平、合作與繁榮,貢獻心力,締造全人類共享的美麗願景。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