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結論

馬政府的經濟政策,從一開始的解凍油價、大幅降低遺贈稅,一直到降低產業西進門檻、急欲與中國簽訂ECFA,在在都是有利於富人,卻使中下階層承受苦果的政策。當我們看到產創條例中,馬政府不斷加碼對資本家及企業的補助優惠,但另一方面,健保費率調漲以及二代健保設計卻不斷剝削受薪階級,使得受薪階級負擔政府租稅的比例越來越高,而喧騰一時的豪宅稅卻悄悄無疾而終! 看看財稅資料中心公布的最新資料,台灣國內薪資所得占綜合所得總額超過71%,而炒作房市的財產交易所得,卻只占0.24%,炒作股市的證券交易所得更未納入課稅,「用錢賺錢不必繳稅,用勞力賺錢卻是繳稅主力」。 人民看得很清楚:儘管馬政府用「庶民經濟」來包裝,卻完全無法掩飾馬政府就是一個為資本家與有錢人服務的政府! 經過長時間的辯證,如今大家已經知道ECFA基本上有利於資本家,更只對石化業等少數產業有利,獲利最多的當然是大老闆。反之,由於中國與台灣之間的產品種類與生產型態類似,就連生活習慣也類似,因此與中國簽訂ECFA,當然最可能影響台灣中小企業的生產與中下階層的就業。「三中」(中南部、中高齡和中下階層)加上「中小企業」,就是ECFA最大的受害者。

4.4 簽了ECFA,美日等國家就會跟進,與台灣談FTA嗎?

近年所謂「兩岸三通,有利我國與美日簽訂FTA」的說法,早已證明純屬詐欺;「簽訂ECFA後,美日就會跟進」,只是這一類謊話的最新版本。 按照馬政府的說帖:「兩岸一旦同意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中國大陸無理由再反對我與其他國家洽簽FTA。」這個說法不只是一廂情願,更是欺騙台灣人民的謊言。2009年4月14日,中國商務部國際司副司長朱洪,就公開表示:台灣若要與其他國家簽訂FTA,須經中國同意。中國方面如此露骨的表態,馬英九卻像頭在沙中的鴕鳥,是假裝不知道?還是以為謊話說一百遍就成真理,想把台灣人騙得團團轉? 國民黨過去也說,兩岸三通後,美、日就會和台灣簽FTA,現在兩岸已經三通了,美、日和台灣簽訂FTA已有眉目了嗎?現在,馬英九又再度抬出「與中國簽了ECFA,美、日等國就會跟進」的說法,完全是謊言一則。 台灣至今不能與先進國家簽訂FTA,就是中國的一再干預阻撓。中國認為FTA具有主權意涵,才會反對台灣與各國簽訂FTA。除了藉此宣示中國對台灣擁有主權,另一戰略目標則是「經濟圍堵台灣」,不讓台灣與先進國家發展更密切的經貿關係,讓台灣未來生存與發展的選項,只剩一條與中國結合之路,變成「甕中之鱉」,以達成其併吞台灣的目標。因此,要中國允許台灣與其他國家簽訂FTA,不是緣木求魚嗎?

4.3 中國為何急著「讓利」?對台灣是「糖衣毒藥」?

中國願意「讓利」,與一般正常國家間的區域經濟整合「相互讓步、相互犧牲」不同,而是為換取長期政經利益所作的讓步;旨在為「兩岸共同市場」鋪路,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的階段策略,當然是「糖衣毒藥」。 一般正常國家之間簽署FTA,雙方必互有得失,從沒聽過哪一方得特別「讓利」給對方,完全不計較損失,來促成FTA的簽訂。最近中國口口聲聲說會在ECFA談判中「讓利」,說穿了,隱藏有「以短期犧牲換取長期政經利益」的算計。 事實上,北京的對台「讓利」算計也不是陰謀,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早已在2008年12月31日提出六點對台政策方針(胡六點)。其中第一點先定義兩岸的關係:「大陸和台灣…是上個世紀40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然後,第二點隨即表明:「兩岸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最後第六點則明言:「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在『一中』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 綜言之,對北京而言,ECFA不過是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在「軍事互信」與「和平協議」前,所先做的經濟鋪路。這是中國領導人願不惜「讓利」,來促成與台灣早日簽訂ECFA的原因。

3.5 香港與中國簽署CEPA後,對香港的影響如何?

CEPA簽訂後,香港製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大量北移中國,僅靠中國觀光客的旅遊相關產業帶動經濟成長,工作機會多轉為不穩定的臨時工、低技術、低薪的職位為主。另一方面,開放中資赴港炒作房市與股市,導致房價狂飆,貧富差距擴大,香港已成為發展地區中貧富懸殊問題最嚴重者。簽訂CEPA就像對香港施打嗎啡,固可紓解短期的痛苦,卻讓香港成癮,讓香港永遠都脫離不了中國的掌控。 香港與中國簽訂CEPA前,中國政府一再宣揚CEPA是「順應雙方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需要」、「實現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繁榮」以及「先易後難,逐步推進」等原則;這跟馬政府、中經院研究報告或中國商務部研究報告的說詞相當一致。本質上,CEPA一開始就被定位為中國中央政府,照顧香港地方特區政府的特殊政策。整個協商過程,不僅排除大多數香港人民的參與,一切的協商,從不公開透明,對產業發展及勞工就業的衝擊,也未經過完整的評估。香港政府只是一再強調CEPA對香港經濟的利益,而避談不利的影響。現在馬政府排山倒海地宣傳ECFA的好處,而漠視ECFA的不利衝擊,與過去港府的作法如出一轍。

五、南韓有急著要與中國簽訂FTA嗎?

韓、台兩國的經濟發展策略截然不同:南韓是採取「投資國內,壯大自己,提升價值,建立品牌,佈局全球」的發展策略;台灣則是「投資中國,壯大敵人,降低成本,從事代工,搶進中國」。所以,南韓並不急於與中國簽訂FTA。南韓是壯大自己,先與歐盟、美國等先進國家簽訂FTA後,才審慎考慮是否要與中國簽訂FTA。台灣則是被中國阻撓,未能與世界主要國家簽訂FTA,馬政府竟然未提抗議,不自助圖強,還主動投懷送抱,乞求先與中國簽訂ECFA,充分展示了主從關係的奴性。

2.4 「東協加三」形成後,若不與中國簽訂 ECFA,對台灣經濟的衝擊有多大?

「東協加三」(東協加中、日、韓)至今仍止於一種構想,因三國的立場與意圖不一致,其成立可說遙遙無期。即便將來形成,據評估亦沒那麼嚴重,十年內只讓我國GDP減少0.836%。產品講究的是品質及服務,只要台灣能加強研發、升級、提高國民所得水準,全球各地不怕沒有台商立足的立場。 馬政府經常以「東協加三」(東協加中、日、韓)形成後,台灣若不趕快與中國簽ECFA,將導致台灣無法再發展下去。事實有那麼嚴重嗎? 第一,「東協加三」的構想自1997年提出後,一直還在研議、評估階段。由於日、韓對中國保持戒慎的態度,且三國的立場與意圖又不一致,各有所圖,幾年內仍不可能有何具體成果。因此,「東協加三」的形成仍是遙遙無期,現在談「東協加三」的影響實乃言之過早! 其次,即使「東協加三」形成,依中經院評估報告,不簽ECFA對台灣總體經濟的影響亦不那麼嚴重(請見表一),即台灣不簽ECFA十年之內將只讓實質GDP減少0.836%,總出口量減少1.886%,而總進口量則減少2.741%。至於對個別產業的衝擊依序為化學塑膠橡膠製品業(減少18.15億美元),機械業(減少15.77億美元),紡織業(減少15.43億美元),汽車及零件業(2.13億美元),以及皮革及其製品業(減少1.21億美元)。這樣的影響若與主權之讓步對服務業、其他製造業之衝擊相比,其實有限,我們不可顧小而失大。

搜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