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來自日本青年的信

李登輝

一、前言

  我一向主張台灣未來應持續維持國家自主性,以及改善產業結構。這樣的經濟改革乃是以能源再生為主要產業,再生能源產業也因此是重要的研究標的。

  於是,我成立了再生能源相關的研究室。研究室最重要的研究員,則打算從日本招聘三位學者。我們順利找到了適當的人選,請三位專家學者前來台灣,一一看過研究室以及相關研究環境。雖然只停留短短三天,但過程中賓主相處愉快,進行了非常有意義的參訪。三位學者回國之後,其中一位立刻捎來以下將要介紹的信。

  該信寫了七張信紙,看得出來非常用心。我反覆拜讀,為之激動不已。心想,這樣的文章,無論如何應該與大家分享才是。

  為何閱讀一封信會讓我如此感動,原因是,信的內容正是長期以來我最想對日本年輕人說的話。換言之,我從這位青年學者身上看到了日本精神、日本文化傳統以及年輕人所應有的品格與價值。

  首先,讓我們一起閱讀他的信,然後我再補充說明。

二、信件

李登輝 先生  謹啟

  能前往台灣拜謁閣下與您的家人,是我此生莫大光榮。夫人身體狀況不佳,還勞煩她出席陪同真是不好意思。另外,此行也看到了美麗的坤儀小姐,令人歡喜。我們幾個人輩份低,卻蒙李前總統如此盛情招待,著實承受不起,內心充滿感激。

  參訪行程結束回到白雪茫茫的日本。即便已經離開台灣,在歸國的飛機上,我仍興奮不已。確實,訪問台灣那三天,行程非常豐富而精采,令人回味無窮。承蒙您帶領參觀研究室,那真是遠超乎我的想像,堪稱夢想中的研究環境。目前我所屬單位的研究環境仍頗有缺失,看到您所提供、設備齊全的偌大實驗室,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不待言,我當場心動了,心想,若能在如此優異的地方工作,將是幸福無比。研究人員一向最渴望的,無非就是得到足夠的支援,而李前總統您所籌組的這間研究室對於研究人員而言,真的可說是夢幻得有如桃花源。所以不只感激能接到您親自打來的邀請電話,參觀完畢告辭後,更有興奮不能自己的感受,巴不得馬上移居台灣,在那間研究室進行夢寐以求的研究工作。然而,回到日本靜下心來深思熟慮,在下還是覺得應該婉拒您的邀請。主要理由有以下兩點。

  首先,我在選擇就讀再生能源相關科系之前一再告訴自己,自己是個日本人,有朝一日大學畢業出了社會,一定要全力為日本社會奉獻力量。雖然,不可諱言,過去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日本政府並未提供再生能源研究相關支援,但就讀大學期間,我畢竟領了政府獎學金。該獎學金的宗旨則是,希望年輕人未來對日本社會有所貢獻。

  此外,研究生涯最困頓的時期,我很幸運地得到民間財團設立的獎學金。該獎學金的宗旨同樣基於日本資源匱乏應技術立國的理念,因此撥款資助不分領域的科技研究學生。因為獲得該獎學金,我才能持續進行再生能源研究。而且也正因為該獎學金的安排,我出席一項國際會議,幸運地認識目前的指導教授,並在教授安排下,獲得進一步攻讀學位的機會。我之所以能取得博士學位,可以說完全得歸功於該獎學金。過去接受了獎學金,當然我必須報恩,盡棉薄之力協助該財團推動日本科技立國的理想。

  而且,不只獎學金,今天我生活在日本,成長過程中也領受了日本社會與制度的恩澤,包括生活環境、治安、社會福利與經濟,都非常富裕祥和。亦即在研究之外的領域,我同樣受惠於日本社會甚多,因此告訴自己,今後得努力研究科技,才能回饋社會。所以,在尚未完成這些責任義務之前遷居台灣,即便是李先生厚意邀請,在下恐怕也難以承諾。是以,若能允許讓我先為日本-我的國家盡個人微薄之力,有一些貢獻之後,也許就能飛往台灣,投入您所規劃的再生能源研究。

  其次,這次所參觀的研究環境十分完善,對於像我這樣年輕的學者而言,確實是受寵若驚。在台灣和研究室出資者某先生見面,他說,人的邂逅機緣總能開展不同命運。確實,過去後援資金不充分,包括我在內,許多日本再生能源的年輕研究人員,都做得很辛苦,這次的邂逅對於我們而言,確是足以改變命運的契機。只是,想一想,我個人覺得,恐怕還是無法因此而立刻許下承諾。

  在日本,像我這樣的再生能源研究者,雖然幾乎都得不到政府經費支援,但在此艱難環境下,二十年來大家仍取得了相當多的成果,這當然主要得歸功於研究者的不斷努力。特別是我的前輩與老師們,儘管研究條件不佳,仍刻苦奮鬥,終於創造令人驚豔的成就。如此堅忍卓絕的精神是我所遠遠不及,而必須加以努力學習的。不過,老師之中,有的因為無法繼續進行再生能源研究,離職後自行籌資,準備成立研究所;有的則創辦製造半導體基板公司。其中,準備成立研究所的老師已募得超過一億元資金,研究所成立指日可待。

  回想起來,過去我之所以投入再生能源研究,其實不只是對該領域有興趣,更重要的是被堅忍不拔、意志昂揚的前輩感動。所以,如果前輩們仍在辛苦經營,試圖打破困境而淬力奮發,卻只有我一個人離開日本,前往台灣享受優渥的工作環境,於情於理並不恰當。

  更何況不只再生能源領域,日本各行各業都有許多年輕人即使拚命工作也未必能擺脫艱困的生活環境。他們的處境遠比我艱難,在此情況下,沒吃過任何苦的我如果只因為幸運的機遇就取得財富與權力,個人內心將會因此而大為愧疚。

  和先前獲得獎學金因此有機會認識目前的指導教授狀況不同,此次獲邀前往台灣擔任研究員,並不是因為我個人有何努力或貢獻,可說單純只是幸運被相中。此外,像我這樣的年輕研究者,如果給予太優厚的待遇,說不定反而會因此怠惰而逐漸忘了當初從事研究的理想。所以,我在想,是否可以等到我做出一些成果,有了真正的實力,到時候如果還有機會再度拜謁李前總統,並且再度得到您的支持而前往台灣研究,或許就真的是天命不可違,注定我必須投入台灣的再生能源研究。

  當然,我很清楚,放棄台灣優渥的工作機會對我個人而言,是很大的損失,很可能未來的生涯很難再遇到如此幸運的邀請。只是,若閣下能諒解,我還是希望表達作為一個日本人的光榮感與志氣。人生成功與否還在其次,在我心目中,好好做個日本人,才是最重要的。

  某位老師曾告訴我,說日本人所擁有的獨特思想不易理解。或許,李前總統也不一定能了解在下婉拒約聘美意的想法。不過,我想和我一樣,還是有許多日本人希望為這個國家努力奮鬥,或許這正是日本人精神性最重要的一部分吧。

  總之,非常抱歉這次無法接受閣下邀約,並懇請閣下了解在下的心情,惠予諒解。而即使無法長駐台灣研究,但至少為了回報教授特地介紹在下與您認識的恩情,未來只要時間與能力許可,我將盡可能前往台灣,也許每半年一次或一年一次,拜訪台灣的研究室,提供一些協助。如果這樣做能有棉薄的貢獻而符合您的期許,這就是在下最大的欣慰。

  此次前往台灣,承蒙閣下親自接見、諄諄訓誨,年輕的我真是十分感動,您的言談主張將使我畢生難忘。所以我告訴自己,有生之年不只報答您的恩情,還必須回報您家人以及盛情難却的群策會相關人員與台灣民眾。即使力量微薄,我也希望對日台友好關係發揮一點貢獻。

  此行在台灣受到非常隆重的接待與歡迎,真是受寵若驚。為了表達小小的感謝,同信另寄一盒日本飴,敬請品嚐。最後,祝福閣下身體健康,台灣更加繁榮。

謹白
二○○九年三月十二日

三、閱讀信件的感想

  這封信清楚說明年輕日本學者訪問台灣的過程,並且表達他的感謝以及無法接受約聘研究的心意。此外,從信中可以了解,日本從事再生能源相關研究的學者,雖然遭遇非常多的困難與資金不足的難關,卻能辛苦努力地加以突破,累積了不少成果。更特別的是,這位年輕學者認為,日本雖是小國,但他仍非常感激社會給他的栽培與幫助,同時感謝老師與同事的協助與相互合作。可以說,在這位年輕學者身上,我們完整地看到了如下的日本精神。

  一、日本人過去數千年來不斷累積而形成了非常深厚的高尚形上學價值觀與道德觀。其內涵包括心繫國家未來發展,甘於清貧,能認真思考人生應何去何從的課題。而且,日本精神有個特色,就是強調為公奉獻,個人榮譽與成敗則是其次。綜觀各國,日本人這方面的精神特質與想法,可以說非常明顯。

  二、信件的字裏行間充分顯露出日本人對自己國家文化的自信與光榮感,並表達了將這種進步傳統發揚光大的心願。這也可說是日本精神本質的一個面向。

  三、當前無論喜不喜歡,人類社會業已邁入「全球化」時代。在此大環境下,強調並且了解「我是誰」,也就是自我認同的問題,反而更為重要。而這位年輕學者完全展現了日本精神特有的道德觀與信念,讓我相信有這樣優秀的年輕人,日本將來還是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