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七年及以後的世界情勢

李登輝先生蒞臨東京大倉飯店日本李登輝之友會演講詞

2007年6月7日

東洋大學校長塩川正十郎先生、日華議員懇談會會長平沼赳夫先生、日本李登輝之友會會長小田村四郎先生,以及百忙之中撥空駕臨指導的諸位貴賓:大家晚安!

  此次接受過去我擔任總統十二年期間,扮演日台知識交流管道的「亞洲開放論壇」(或譯「亞洲展望論壇」)諸君邀請下,並承蒙論壇代表幹部中嶋嶺雄先生安排,前來日本訪問,並有機會進行我數十年心願的「奧之細道」探訪,內心實有無比感謝。加上今日能在此與諸君見面,溝通想法,真是非常高興。

  話說,在國際社會情勢劇烈變化之下,東亞也不斷快速蛻變。就日本而言,在新的政治體制之下,迅速發揮新的創造力,這個國家從敗戰中再度站了起來。我認為這意味著,日本已經超越單純追求物質的層面,誕生了具有新生命力與創造力的國家。

  台灣海峽方面,由於中國內部本身為了要處理金融問題,或為了鞏固其中央集權,可想而知一定會進一步強化其政治體制。

  民主化之後的台灣政治體制,則出現一些不容樂觀的情勢發展。

  簡而言之,就二00七年及以後世界情勢進行觀察,將會發現日本與台灣的處境都不可大意。因此今天就以「二00七年及以後的世界情勢」為題發表個人意見,與各位相互切磋。

一、前言

  本論述所進行的各種推論與預測,原則上根據二00七年的狀況,以此作為基礎,針對二00八年,乃至其後的世局進行展望。主題大致區分為全球、東亞與兩岸關係三大區域,分別進行分析與預測,最後針對戰略配置發表看法。就結論而言,這三大主體,將支配二00七年全球政治的發展大勢

二、世界的政治

  首先,二00七年俄羅斯與中國對全球政壇所扮演的角色重要性,幾乎和美國在伊斯蘭世界引起各種衝突(「全球反恐戰爭」)的重要性不相上下。

  其次,美國與伊朗因為對於伊拉克具有各自不同的野心與戰略,因此相互牽制、阻撓對方,但眼前的狀況顯示,這兩個國家的對立,將打開雙方邁向政治解決的可能性。伊拉克戰爭應該不會以美國或伊朗任何一方單方獲勝的形式落幕,而且這一點將構成所有談判的基礎。

  第三,當全球領導國家美國的政治機能出現麻痺現象之際(如外交方面無力解決伊拉克問題,內政如布希政權跛腳等),其他強權國家,從委內瑞拉到亞洲,一些有興趣挑戰美國的國家,將會採取比以往更具侵略性的行動。其中動作最明顯的就是俄羅斯與中國。

  二00六年,美國與聖戰士的戰爭被簡化為伊拉克問題,並因此轉型為美國與伊朗的衝突。不過,外觀並不等於事實。事實上,美國眼中的伊拉克問題,絕不等同於「全球反恐戰爭」,美國和伊斯蘭聖戰士們之間的戰爭,稱不上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課題。

  俄國方面的情況如何?主要是二00六年俄羅斯企圖重新取回其一九九○年代以來長期失去的對歐亞大陸威望與掌控權。

  同一時期,中國已經開始處理嚴重金融問題。北京當局處理其內部金融問題的主要目的,與其說是徹底解決問題,毋寧說是避免讓這些問題演變成不可收拾。情況大概如此,所以北京當局藉由強化中國共產黨中央與國家安全部門的權力,爭取處理金融問題的時間,以及確保經濟問題所造成的後果,不會成為動搖中國共產黨政權的火種。

  二00七年俄國與中國對全球政治的重要性,受各國重視的程度不下於美國在伊斯蘭國家圈造成的衝突(「世界反恐戰爭」)。而此事對於美國政府而言,其意義在於讓美國重新思考「對於美國而言最重要的挑戰是什麼?」這個課題。美國同時也發現不應將所有力氣放在處理恐怖主義問題上面,而必須注意國際上出現其他強權國家。因此,美國雖然現在仍持續進行「全球反恐戰爭」,但顯然已經被迫開始檢討,是否該繼續把反恐戰爭作為對外戰略的最重要課題。

  二00六年年底,國際社會出現一項普遍的共識,那就是認為美國最終必須從伊拉克撤兵。就伊朗而言,這個國家已經成功地防止美國在伊拉克成立合法聯合政府,並且期待美軍不久就會進行撤退。確實,二00六年一月進行的美國期中選舉共和黨敗北,大多數理性美國人因此預測「布希政權最後仍會從伊拉克撤軍」。然而,如果這項預測化為事實,那就等於說,美國已經失去對伊拉克的掌控能力。於是,布希政府刻意和外界看法唱反調,反而加派兵力前往伊拉克。雖然其做法和布希政府所謂的「奔騰」(Surge)戰略有點名實不副,但這項決定無庸置疑已經違背了全球共識。布希政府希望,這個戰略將能夠促使戰局的各方面,重新思考他們對美國在伊拉克的假設。

  布希政權增兵伊拉克的戰略是否能成功,很快就會在二00七年得到檢驗。總之,美國不能夠那麼簡單地從伊拉克撤兵。因為若美軍撤退,伊朗就會立刻掌控整個波斯灣,這當然是美國難以接受的。然而,如果企圖以加強軍事部署的方式掌控伊拉克情勢、解決問題,只增兵二萬一千五百名,顯然不充分。同時,伊朗冒的險,也已經超過伊朗這個國家所能負擔的危險情勢。換言之,伊朗在國際上的所作所為,已經超出其國家能力,進入所謂「過度擴大」(imperial over stretch)的極度危險狀態。德黑蘭當局當然也知道,美國也有其侷限,但不可否認,美國仍是擁有巨大權力資源的國家。如果說伊朗具有阻止美國戰略野心的能力,同樣的,美國當然也具有抑制伊朗野心的力量。二○○七年類似這樣的國際情勢逐漸展現在世人面前,其過程中則顯示,美國與伊朗最後可能達成政治妥協。原因是,美國與伊朗都很清楚,彼此之間的衝突最後不可能單方獲勝,因此雙方願意坐下來談判、進行交涉。

  不過,在處理這組問題的過程中,「蓋達組織」(基地組織)的問題也不容忽略。最近阿富汗的情勢更形惡化,塔利班組織其實並未被擊潰,而只是往內陸撤退而已,正虎視眈眈企圖反撲。過去蘇聯曾派遣多達三十萬大規模兵力進入阿富汗,但即使如此,還是無法有效掌控局勢。美國及其盟友派到伊拉克的有限兵力,當然更不可能解決一切的問題,這是目前可以確認的事實。所以,這也等於意味著,美國的「全球反恐戰爭」可能無法畫上句點,反而戰局還會往索馬利亞,以及亞洲等其他地區國家擴散。換言之,伊拉克問題不會是「全球反恐戰爭」的全部。二00七年,伊拉克之外,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廣大伊斯蘭國家圈,我認為將會出現更多的問題。

  提到美國,布希政權的跛腳問題依然未獲解決。雖然布希總統表面上看起來態度堅決,並且強而有力地行動,但其行動力仍處處受限,這也讓其他強權國家有了採取更大行動的空間。世界唯一超大強國政治機能麻痺的當下,其他國家就會展現更強烈的侵略企圖心。再次說明,二00七年從委內瑞拉到亞洲各地,陸續出現許多國家挑戰美國權威,這些國家未來可能會採取更具侵略性的行動,其中最顯著的是俄國與中國。

  二00六年俄羅斯試圖再度站起來,其目標是先恢復其在舊蘇聯加盟國之中的核心地位,像早期舊蘇聯時代那樣發揮影響力,並且掌控亞洲局勢、稱霸全球。俄國在舊蘇聯地區擴張其權力,但注意力完全放在伊拉克與伊朗的美國,卻沒有太大反應。眼前的情勢是,美國已經無力制止俄羅斯的擴張行動。對於俄羅斯當局而言,唯有確保舊蘇聯地區地緣政治的支配權,才能維護其最根本的國家利益。剛好這段時期美國無暇顧及此事,也沒有充分的能力介入,這也正是俄羅斯所最期盼的狀況。就此而言,伊朗利用伊拉克問題將美國綁在中東地區,實際上也已經成為對俄羅斯最有利的掩護射擊。

  二00七年,預估俄羅斯對舊蘇聯地區的影響力將持續擴大。二00六年就已明顯出現這種傾向,比如當時烏克蘭爆發天然瓦斯無法順利輸出的危機等事件。二00七年我想這種傾向還會更加顯著,並且引起更多危機。二00七年初的貝拉魯斯(BELARUS,前蘇聯加盟國「白俄羅斯共和國」於一九九一年獨立而形成的新國家)能源危機等等,都不過是一連串危機的序曲而已。這類情勢演變到達一定階段,俄羅斯與美國,以及其他強權國家,特別是與中國之間,就會爆發直接的利益衝突。俄羅斯雖然行動並不魯莽,但這個國家其實很清楚,自己擁有非常大的權力。當然,俄羅斯沒有完全把美國,乃至於西洋各國、以及中國的經濟利益,排除在俄羅斯勢力範圍之外的想法,但原則上這個國家還是會朝擴大自己勢力範圍的方向走。換言之,西洋各國,乃至於中國想在舊蘇聯地區獲取經濟利益,必須遵守一個前提,那就是符合俄羅斯的國家利益。

  在此同時,俄羅斯沒有將自我行動範圍限定在舊蘇聯地區的想法。俄羅斯人一向精通權力政治之道,熟悉利用槓桿原理、買空賣空的操作手段。因為很清楚美國目前陷入伊拉克與伊斯蘭國家圈的泥淖,也很了解這些泥淖對美國發揮明顯的牽制效果。所以,二00七年俄羅斯將會繼續在伊斯蘭世界製造美國的麻煩,藉以更有效地牽制美國。

  接下來是中國。和俄羅斯不同的是,二00七年中國國內經濟問題相當嚴重。因此,中國政府得花更多力氣解決內部問題。中國國營銀行不良債權非常龐大,最保守估計也可能已經達到國內總生產額約四成,一般更認為,很可能已經達到六成。如此驚人的不良債權,其總額已經和一九九0年代日本所有銀行呆帳總金額差不多,並且遠遠超過一九九六年台灣與韓國不良債權總額。雖然中國擁有大量外匯存底,但當時的日本、台灣與韓國也都如此。可見巨額外匯存底無法緩和金融危機引爆。相反的,巨額外匯存底主要是來自出口擴張。而且像日本、台灣與韓國一樣,擴大輸出本來就扮演著維持貨幣流通的重要功能與角色。也唯有如此,企業才有能力償還其債務。因此,在幾乎沒有利潤情況下擴大輸出,只會讓問題更加惡化。北京當局完全了解問題所在,二00六年就試圖為這種漸漸失控的經濟成長模式踩煞車,進行減速,只可惜終於失敗,中國仍持續擴大出口,中國經濟繼續呈現過熱狀態。十幾年前日本與台灣、韓國等東亞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有類似狀況。這些國家都把經濟成長和健全經濟混為一談。但事實上,以中國企業為例,利益回收率非常低,甚至有的是負數,可見經濟高成長絕不代表這個國家已經有了健全的經濟,反而可說是一種經濟疾病症候群。

  中國政府自己也知道,非得採取對策不可。鑒於二00五年與二00六年的失敗,二00七年中央政府採取的做法是強化政治支配力,試圖藉由人事管理,加強經濟控制。中國人事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整肅貪污。二00六年九月,北京政府高舉反貪大旗,全面取締、打擊貪腐的上海幫成員,只不過是其前兆之一,預期二00七年將會有更多類似的動作。

三、東亞的蛻變

  二00七年東亞地區將會是非常政治的一年。因為包括日本、韓國、台灣、菲律賓與澳洲,都將舉行重要選舉;中國、北韓、越南三個共黨國家,也會在這一年實施黨內高層人事重大調整。二00七年東亞各國內部權力再分配工作完成,將會帶給各個國家外交與內政新的動力。因此,二00七年堪稱是這些國家醞釀轉機、蛻變的一年。

  東北亞方面,日本安倍晉三總理在二00七年底之前,應該會完成修改教育基本法與憲法的工作。有了前任總理小泉純一郎在修憲工作上打下的基礎,相信安倍總理在今年之內就會完成這項工作,讓日本蛻變成為「普通的國家」。日本目前首先必須追求的,乃是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相符的國際政治地位與影響力。在此目標之下,日本政府勢必得修憲,並且改造軍隊,讓自衛隊也可以在海外執行實質作戰任務。再者,透過修正教育基本法,提高國民的自我認同。為此之故,二00七年日本社會將在國際社會有更積極的作為與表現,但真正的鬥爭還在日本國內,其焦點便是預定七月舉行的參議院選舉。一般預料,執政的自由民主黨將可能獲得參議院大選勝利。然而,若要達成這項目標,安倍政權與執政的自民黨,必須加速推動經濟復甦,取得國民的認同與支持。此外,安倍總理二00六年宣示成立NSC機構(譯按:國家安全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也強調NSC的重要性,但是沒有更具體的工作推進計劃。所以,強而有力的內閣政治,正是眼前日本所最迫切需要的。

  韓國方面也有類似狀況,重心得放在處理內政問題。根據現行憲法,韓國總統不得連任。因此,十二月舉行總統大選將會產生新的總統。盧武鉉總統領導的「開放的我們的黨」內部對立非常激烈,實質已經呈現分裂狀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勢必需要更改黨名,並找出新的領導人,而改名後的新黨很可能會和盧武鉉總統劃清界線。預期執政黨可能崩解,盧武鉉總統持續和執政黨保持距離,而在所剩不多的任期之中,預期他將會推動大膽的戰略,那就是讓南韓與北韓建立更緊密關係,並且進行軍隊改造,想辦法在軍事上脫離美國控制。對此,韓國最大在野黨「大國黨」瞄準十二月舉行的總統大選,現在已經加足馬力進行衝刺。我的看法是,該黨贏得總統大選的機會頗高。若該黨獲勝,韓國與美國過去五年冷淡的關係就會出現轉機。大國黨和盧武鉉總統主張不同,而是希望韓國與美國建立更緊密的軍事關係,外交上也和日本站在同一陣線,主張對北韓採取更強硬措施。因此,盧武鉉總統可能會利用這剩下的幾個月任期,加速推動韓國軍隊自主防衛計劃,將韓國未來的發展放進自己設定的理想框框之中。並且為了歷史留名,盧武鉉總統可能會在二○○七年下半年舉行第二次南北首腦會議。

  新的南北首腦會議想必是會符合北韓戰略意圖。北韓政府擔心二00七年十二月韓國總統大選會產生「親美反北」的總統,大概也會同意和南韓在大選之前舉行南北首腦會談,藉以削弱大國黨候選人的氣勢。同時,北韓二00六年十月所進行的核爆實驗,並未激起國際社會激烈反應,反而當美國陷入中東問題泥淖無法動彈之際,北韓和中國的關係有了顯著的改善。因此,北韓二00七年很可能推出新的經濟政策。與此同時,政府幹部將會有重大輪替,較年輕的金正日班底,可能會在這一年內全面取代早期金日成所留下的幹部。

  同一時期,根據新選舉制度,台灣將在今年十二月舉行國會大選,並且預定二00八年三月實施總統大選。這兩次選舉將影響未來台灣四年的政局,甚至決定國家的前途。

  另一方面,東南亞地區,越南預期有調整執政黨與政府高層人事的動作,以便解決二00六年十二月加入WTO之後產生的經濟課題。此外,越南將在二00七年五月與九月相繼舉行國會議員選舉與國家主席兩項重大選舉。雖然該國選舉還稱不上是民主,但至少政治部門能充分地改變上層權力結構。

  與此對比,泰國可能還是得持續努力緩和二00六年九月軍事政變所導致的政治與社會緊張氣氛。是否能恢復正常民主選舉是另一回事,但我認為,泰國軍方應該會繼續扮演政治仲裁者角色。

  另一方面,菲律賓二00七年五月的國會大選,選舉焦點是菲律賓與美國的防衛關係。預定十二月舉行的澳洲國會大選,將選出下一屆執政黨與總理。

  總之,二00七年美國繼續被牽制在伊拉克與伊朗,這也將成為其二00八年總統大選主要議題之一。相對的,東亞各國將重點放在處理內政議題。因此,就國際政治而言,東亞在這一年之內,可說處於相對安定狀態。當然,這裡所謂安定的範圍,包含台灣海峽在內。

四、台灣海峽的變化

  內政重於外交,且處於過渡期的東亞各國之中,最具關鍵性的就是中國。

  二00七年秋季,中國預定舉行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全國代表大會(「十七全大會」),這也將是全球矚目焦點。各國媒體最想了解的是,胡錦濤會不會在「十七全大會」上公開宣示自己政治作戰的勝利,實際上他已經完全獲勝。因此,二00七年中國的政治焦點與其說是「十七全大會」,不如說是經濟。

  如所周知,中國金融問題非常嚴重,許多人早已指出,中國經濟危機重重。然而,太多人被中國經濟高度成長所惑,仍不承認中國有經濟危機;或者認定即使有危機,也是未來的事情。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原因是,中國金融危機,已經存在那裡。所以,眼前最重要的是,全世界什麼時候才能清楚看到中國的金融危機並理解其內涵,以及中國政府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中國政府是否有控制情況的能力等等。這種事實和一般認識之間嚴重落差的情況,也出現在一九九一年的日本平成危機(亞洲第一次金融危機)與一九九七~九八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亞洲第二次金融危機)期間。其情況是,人們尚未充分認識危機之前,金融體系就已經惡化到難以拯救的重病階段。

  如果中國經濟危機已經存在,則為何注意到這項問題的人那麼少?原因之一是,中國經濟危機狀況並未顯示在經濟數據上,而是反映在社會與政治之中。此外,中國國家規模龐大,這也是人們無法正確了解其經濟危機嚴重程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結果是,投資家與專家依舊被中國表面高度經濟成長所惑。但我認為,這無非顯示,這些投資家與專家和十幾年前無法看出日本與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專家一樣,把按理說應該是代表經濟危機的各種先行指標(大量資金流到海外等等),視為中國經濟力強勁的表現。

  事實上,二00六年中國經濟危機已經快速顯現。有些國際機構二00六年五、六月相繼針對中國商業銀行不良債權發表研究報告,外國直接投資也從二00六年第三季開始停滯不前。仔細了解這些外國直接投資的變動狀況就會發現,其投資總額從二00四年之後沒有太大改變,但來自香港、維京群島等避稅天堂的投資顯著增加。這便意味著,歐美與亞洲各國對中國的投資已經減少。但這項重大轉變不被國際媒體青睞,相關報導非常少。

  外資減少立刻對中國造成的影響是,中國當局更沒有力量把沿海地區的資金移往內陸。中國沿海地區內陸、都市與農村經濟懸殊的問題愈來愈嚴重,中國政府傾全力希望縮短這種經濟落差,官方媒體同樣大幅宣傳此事,只是到目前為止,還找不到具體有效的解決方案。

  因此,中國政府實施了一些可用來緩和經濟問題造成衝擊的政策,其中包括推展愚民政策。如發展太空計劃、舉辦二00八年北京奧運,以及強調並且炒作與日本歷史糾葛等等,試圖將中國民眾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議題。中國當局還企圖無限期地將經濟危機全面表面化往後延,他們所期盼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既不是像日本這樣經濟長期停滯,也不是一九九七年突然爆發金融危機的東南亞。中國政府過去無法有效管理地方政府的經濟行為,也無能為力加以誘導。因此最近做法調整,將重點放在懲罰失職貪污官員上面。上海幫遭受整肅,不過是這項戰略的一環。二00七年秋季舉行的「十七全大會」,則會將這項戰略行動推到最高峰。

  「十七全大會」真正的主題應該是胡錦濤樹立自己擁有無限權力,展現中央政府無可挑戰的威望。透過「十七全大會」,胡錦濤一定能掌握絕對權力,則可想而知,未來中國經濟的支配權一定又會回到北京中央。但經濟支配權要再度集中中央,終究需要較長時間,無法在二00七年一年之內完成。一般認為最可能的時間點是二00八年北京奧運之後。不過,眼前一切權力往中央集中的態勢與基礎,已經齊備。

  在此一內政戰略架構之下,二00七年中國對外戰略核心,將是處理美國與台灣的問題。

  長期看來,中國和美國的太平洋治海權爭奪戰恐怕無法避免,而且雙方都會認為自己的行為純粹出自防衛。不過,這項爭奪戰不至於二00七年就白熱化,原因是目前中國對美國最關心的課題,仍集中經濟方面。至於美國方面,民主黨全面掌控參眾兩院,以及美、中貿易收支不平衡,愈來愈惡化,將導致美國國會對中國發動經濟攻擊(這類經濟攻擊早在二00六年就已逐漸顯現),到了二00七年更加激烈,預期二00八年總統大選期間,更將達到最高峰。

  雖然這類攻擊的強度,不至於讓美、中關係在二00七年就因此決裂,但對於將施政重點擺在經濟危機管理的中國而言,美國國會對中國發動經濟攻擊,當然事關重大,絕不容等閒視之。

  台灣海峽方面,中國當局最關心的是台灣政局動向,特別是二00八年總統大選那個政黨出線。基本上,中國當局比較期待中國國民黨(國民黨)候選人當選,而不是民主進步黨(民進黨),認為國民黨取得政權,中國就更容易影響台灣施政。在此同時,根據過去眾多的經驗與教訓,中國當局不會把全部希望壓寶在國民黨候選人身上。預期面對這次台灣總統大選,中國將會採取更謹慎的措施,一方面維持對於國民黨的影響力,同時強化對民進黨的影響力。換言之,二00七年中國對台工作主軸是,維持並且擴大過去幾年所累積的對國民黨影響力,並積極「對民進黨內部發動策反攻勢」,藉以降低中國本身的風險,同時增強對民進黨的影響力。

五、戰略的意義

  二00七年世界政治的重心是美國與伊朗雙邊關係。但與此同時,美國和俄羅斯、美國與中國的競合也變得更為重要。若美國能穩定中東情勢,強權國家之間的互動,預期將成為改變全球政治的新主軸。

  這兩項新主軸尚未明顯形成的二00七年,東亞各國大多專注於處理內政事務特別是進行權力重分配。就此而言,二00七年可說是東亞國家非常特別的一年,同時也是內部激烈競合、過渡期的一年。

  當這特殊的一年過完,等二00八年到來,中國方面胡錦濤就會成為權力更大的最高領導人;相對的,他在國際政治上最重要的對手美國總統布希,仍然可能會被貼上遭遇麻煩的總統標籤。

  這種趨勢就蘊涵著三個重要的戰略意義。

  首先,布希總統的軟弱與外交遭遇困難,造成美國暫時在東亞地區失去主導權。這種狀態過去歷史上曾數度出現。因此,要改變態勢,還是得等美國進入新的政治週期。換言之,二00九年新誕生的總統,必須將美國從布希總統失敗作結的政治週期之中救出來,重新取回國際權力。這也意味著,美國得在東亞地區和中國進行激烈的權力競爭,東亞歷史也將進入美國與中國爭奪太平洋的時代。

  第二,二00七年~0八年二年之間,美國與中國不會爆發太平洋爭奪戰,中國則企圖主導東亞政治。若美國繼續被綁在伊斯蘭世界無法動彈,布希總統不能發揮力量,這就意味著,東亞地緣政治可能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狀態。也就是,東亞區域內不斷出現有限的權力競爭,而其競爭的主軸國家是中國與日本。

  針對靖國神社參拜問題,表面上安倍總理好像對中國舉了白旗,但事實上他的回答是NOB(None of Your Business,要你管!),並非毫無抗拒地接受中國干涉內政的要求。此外,日本防衛廳長官批判美國的伊拉克政策,觀察類似這種「考量內政」(七月將舉行參議院大選)的外交手段可以了解,日本至少短期內(安倍政權),仍得努力維持足以和中國抗衡的力量。也唯有如此,日本才可能在二00七~0八年之後,成為主導東亞政治的國家。

  第三,因為中國企圖在二00七~0八年完成對東亞戰略情勢的掌握與主導,這就暗示著,二00八年五月就任的台灣新總統,將會遭受來自中國更嚴厲的挑戰。而且,不論誰就職,情況都一樣,國民黨與民進黨都沒有國家安全保障方面真正有實戰經驗的人才,因此若總統大選由國民黨獲勝,台灣在這段任期之內(特別是二00八~0九年上半年),同樣難以排除必須面對這種困境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總統大選若由民進黨出線,新總統得啟用一九九0年代台灣所培育的國家安全保障團隊,否則無法因應來自中國的挑戰。這也將成為這一位台灣新總統未來四年任期能否做好總統這個職位(Presidency)的關鍵。

  感謝各位聆聽,敬請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