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地方發展與治理研討會-李前總統閉幕致詞
李前總統蒞臨「健全地方發展與治理研討會」閉幕致詞二○一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各位地方首長、學者專家、各位貴賓、女士、先生,大家午安,大家好!首先,登輝要感謝台灣教授協會、台灣智庫、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以及新台灣國策智庫,共同出力籌辦這次的「健全地方發展與治理研討會」,集合各界學者專家和政府部門,利用三個禮拜六的研討會,為台灣的國家發展和地方治理提出具體的建議方案。現階段台灣所面對的國家發展問題,主要有兩項困難的挑戰,第一項是國家經濟的困境,這和領導者的能力、兩岸關係以及全球治理的風險有關,領導者若無能,國家發展當然就會受影響,所以選擇國家領導者與地方的主政者,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第二項就是政治改革的停頓,比如中央政府組織再造只有形式上的合併,部會高層升官,但效率與效能並未提昇,以及地方分權的不足,讓地方的發展與治理不夠健全。這次所舉辦的「健全地方發展與治理研討會」,就是希望透過關心台灣前途的學者專家以及政府部門,共同來思考解決的方向,為地方治理的發展提出有效的政策方案。 國家的經濟發展需要不斷的產業創新,產業創新就是要積極投入研發,實際上,台灣每年的研發支出占GDP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三,達不到先進國家的標準。台灣的企業去年投入三千二百億的經費做產業的研發,相對政府部門只投入六百十億左右,高等教育單位只有投入四百八十八億的經費在做研究,不過民間的研發投資大部分是專案性質的應用研究,但基礎性的研究才是創新的根本,因此政府跟高等教育單位就必須以國家長遠發展目標為對象,負起基礎性研究的責任。不過,台灣的公部門研發經費規劃缺少整體目標與完整藍圖,經費運用分散在各自獨立的研究機構,欠缺統合,無法配合產業發展的需要,也欠缺事後的追蹤,使得資源常常因為重複投入而浪費。未來,政府必須進行內部資源整合,並且與企業合作共同研發,掌握市場與產業的需求,整合應用與基礎研究,提高研發的效能,並加強技術轉移,為產業的創新提供發展的環境。另外,地方財政長期不足,無法自己編列預算投入研發,唯有地方的資源提昇,才有力量去編列各種配合各地特色的研究計劃,落實地方產業的發展。因此,中央政府除了要下放資源以外,也應該將相關的研究成果,技術轉移給地方,促進地方產業發展,提昇經濟效益;地方產業發展好,人才、資源與資金就會留在地方,區域特色以及區域平衡發展才有可能實現。這次連續舉辦三場「健全地方發展與治理研討會」,透過學者專家以及中央與地方政府部門,針對「當前區域發展的困境與未來發展」、「地方分權與治理」、「地方經濟開發與產業發展」三大主題進行全面性的探討,大家也積極提出解決的對策跟方案。一、中央集權心態應該調整,地方應該要團結因為中央本位主義、父權心態以及對地方政府的不信任,儘管有很多事務,譬如就業服務、觀光地區的指定等等事項是由地方來執行,但仍然不肯將權力下放,要由中央來統一規定,犧牲地方分權的效率跟優點,以及地方自治的民主精神。另一方面,地方因為財政困難,盼望中央補助也不敢惹中央生氣,一直無法突破困境,以後應該在共同的議題進行合作向中央爭取。二、國土重新規劃七大區域「六都十六縣市」的現狀應該要重新調整為七大區域,讓「台北、新北、基隆、宜蘭」、「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以及「花蓮、台東」合併一區,連同「澎湖、金門、馬祖」等離島在內,分成七大區域,行政區的調整並且要考慮河川、海岸以及原住民特定區的問題,各區按照本身的資源與特色,做永續發展的規劃,發展條件較差的區域應該提供必要的照顧,讓每一個區域的居民都可以得到有尊嚴的生活,以達到七大生活圈跟七大發展圈的想法。在合理的國土與區域計劃之下,才會得到進一步更加有效的分權與治理,並解決院轄市、縣市重新合併後,「富都越富、窮縣越窮」的問題。同時,可以在國土重規劃之前,成立區域委員會解決跨區域的河川、交通、產業移動,再漸漸加強建設、財政分配以及空間計畫的角色。三、認真考慮遷都的問題 設立獨立委員會化解中央與地方分權爭議北部做為首都的所在地,使得北部都會地區長期吸引所有的資源,造成區域發展的不平衡。為了讓台灣的國土規劃正常化,可以認真思考遷都的問題,台北已經是經濟商業中心,透過政治中心的轉移,化解北部地區人口過多以及房價過高的壓力,同時讓其他區域的發展更加平衡。 面對中央與地方權限的分配爭議等問題,應該由行政院設立一個「獨立委員會」,針對如何推動地方分權,規劃完整計畫,配合現狀的需求與條件,分期落實,才會得有效化解中央與地方的權限爭議。四、完整地方人事權 建立地方公務員法制過去的政府因為要反攻大陸,將錢跟權都控制在中央,長期以來的人事、主計、警察、政風、廉政,在一條鞭的政策之下,人事權都在中央,破壞地方治理的完整性,侵犯地方自治團體的人事權,早就已經不符合地方自治的世界潮流。應該更進一步透過地方公務員法的立法,建立完整的地方人事權。中學以下的教育應該由地方自主辦理,順應各地方的需求,對弱勢的學區也應該投入比較多的經費,解決偏鄉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五、資源重新合理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