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會刊第二十九期

下載群策會刊第二十九期PDF檔案 本期內容重點: 1. 群策會2010年募款餐會 時間:2010年7月3日(週六) [...]

5月16日台北論壇

ECFA對台灣之衝擊 - 生活經濟主權系列論壇,專家學者在台北論壇發表的文章如下:

ECFA對台灣之衝擊 – 生活 經濟 主權 系列論壇

ECFA對台灣之衝擊 - 生活經濟主權系列論壇,分成高雄、台中、台北三場。

5月9日台中論壇

ECFA對台灣之衝擊 - 生活經濟主權系列論壇,專家學者在台中論壇發表的文章如下:

李登輝警告 中國併吞台灣 ECFA是第一步

李登輝昨參加李登輝學校「領導人才養成班」開學典禮相關新聞報導 引用 2010年4月18日 自由時報 李登輝警告 [...]

「領導人才養成班」開學典禮 李前總統致詞稿

今天,是李登輝學校「領導人才養成班」開學的日子。首先,恭喜所有學員們經過嚴格的遴選程序,進入這個深具意義的領導班。但同時,這也是一份嚴肅的承諾與責任的開始。 國之興衰取決於領導者的素質與能力 李登輝學校從二○○三年創辦到現在已經七年,一直都以培育認同台灣、深化民主的人才為核心教育目標。過去幾年,整個台灣社會確實因這波台灣主體性的追尋與自覺,台灣人民更加清楚認識「我是誰」,「台灣認同」也逐步成為真實的概念。不料,這幾年來,台灣先後歷經國家領導者私心自用,玩弄認同台灣的政治權術以鞏固個人權位,以及二○○八年政黨輪替後,馬政權背離以台灣為主體的民主發展常軌,走回虛構的「一個中國」老路,不僅將台灣以「地區」自稱,甚至仰中國鼻息,將台灣推向「國共共治」的歷史歧途,進入魯迅所謂的「輪迴戲劇」的困境。可以說,台灣在長達一、二十年的進步之後,卻在這幾年發生嚴重的民主倒退、政經空轉現象,實在與國家領導者個人的素質與治國能力有莫大關聯。 登輝以執政十二年累積的經驗,深切體認一個國家的興衰,主要取決於三個要素,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領導者的素質與能力。有強而有力的領導,訂立明確的國家目標,才能據此有效凝聚國家內部的認同與團結,引領整個國家社會邁向繁榮興盛之途。反之,國家將走向衰敗,社會將陷入分裂與對立。李登輝學校「領導人才養成班」成立的意義與目的即在此,簡單的說,過去李登輝學校以推動台灣國家認同、深化台灣民主為職志,現在,則更要肩負培育各界領導人才之重責大任,起而回應台灣社會迫切的領導需求,與當前國家發展的關鍵課題。 先學會領導自己 [...]

群策會刊第二十八期

下載群策會刊第二十八期PDF檔案 本期內容重點: 1.李登輝與尼采的「超人」 ◎井尻秀憲

超越台灣民主內外交迫的危機

李前總統蒞臨群策會二OO八年募款餐會「珍愛台灣.同心作伙行」致詞 【超越台灣民主內外交迫的危機】 各位貴賓、各位支持群策會的好朋友:大家晚安!大家好! 今天非常感謝大家來參加群策會二OO八年募款餐會。大家長期以來群策群力,為著台灣的未來,以及建立一個公義、民主自由的國家,不分你我「珍愛台灣‧同心作伙行」,這款團結一致、踏實奮鬥、有所堅持的超越精神,正是咱新時代台灣人的精神!過去這一年來,因為有大家的支持與參與,群策會在民主、經濟、照顧弱勢、以及深化台灣主體意識方面,全國走透透做了很多工作。主要的工作內容和成果,等一下請群策會郭秘書長向大家詳細報告說明。 登輝今天在這,想要藉這個機會,和大家探討目前台灣民主所面臨的內、外交逼的危機及挑戰。 台灣民主面臨內外交迫危機 從一九九六到二○○四年,經過三次總統直接民選之後,台灣的民主進展照理講應該進入鞏固期。但是,使人遺憾的是,二○○四年大選以後,台灣的民主進展不但沒有更加鞏固,甚至出現了倒退的危機。 研究全球第三波民主化的專家杭廷頓教授曾經提出,第三波民主化國家的民主鞏固,通常會面臨四大挑戰: 第一是,來自民主化過程的參與者之造反; 第二是,具有明顯反民主的意識形態的政黨或政治運動贏得選舉;

18 11 月, 2008|

板橋市農會成立九十週年活動致詞稿

李登輝先生蒞臨板橋市農會成立九十週年活動致詞稿 二OO八年三月十二日 農委會蘇主任委員、板橋市農會詹理事長、林常務監事王總幹事、各位貴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 今天,板橋市農會成立九十週年及活力樂活超市開幕慶祝典禮,登○應邀參加,感到十分榮幸。首先,要對板橋市農會成立九十週年慶,表示祝賀。同時對大家長期以來爲農會發展所做貢獻,表示敬意。 由統計資料顯示,自一九九六年起至今,板橋市農會經營績效,無論是盈餘、淨值,每年都是全國農漁會界第一名,所以在大家的印象中,都知道板橋市農會是台灣最有錢、也是最會賺錢的農會。 板橋市農會經營績效好、每年都能大賺錢,當然值得肯定。但面對都市化的趨勢,都會區幾乎沒有農地,也缺乏農業經營條件與農民,所以像板橋市農會這種都市型農會,繼續存在的必要性,多年來一再受到質疑。 面對這種質疑,板橋市農會爲因應特殊環境所採取的經營方法是,善用其雄厚財務資源,並以都會區有龐大消費市場的優勢,積極建立農產品在都會區銷售通路與平台,藉此向社會證明都市型農會繼續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所以在二○○二年時,板橋市農會開始結合產米的農會與生物科技,以策略聯盟方式著手研發「發芽米」系列產品; 二○○四年九月創立台灣第一家「米の旗艦店」,推廣台灣好米,並承辦全國冠軍米競賽活動、經營農業活力廣場,行銷台灣優質農產品。

正常國家 正常領導

正常國家 正常領導 ■ 陳麗菊 陳水扁總統八月二十二日接受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專訪,訪談中至少三次以上明確指出台灣已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不必宣布台灣獨立,因為台灣早就獨立。對照其今年三月在獨派社團台灣人公共事務會年慶再三強調:「台灣要獨立」、「台灣沒有所謂左右的問題,只有統獨的問題」,讓人備感錯愕。 到底台灣是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什麼才是台灣地位的現狀?在海外面對外國媒體或國際人士時,台灣就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面對國內獨派支持者時,台灣就變成要獨立!台灣的地位,若是由談話的對象來決定,而非根據歷史事實與現狀來定位,這樣的國家怎麼可能正常? 在有關領導者的「語意領導力」中,有所謂的「映鏡」(鏡子)及「明燈」(發光)理論。前者指政治領導者一味反映人民的偏好與利益,說他們喜歡聽的話,藉以獲得一時的權力並從中得利,但最終通不過時代考驗,淪為服侍利益的奴僕,因而走向墮落與腐敗;後者指政治人物扮演著明燈的角色,以其政治思想與人格力量,發揮語意領導力,說應該說的話、做應該做的事,彰顯並追求永恆事物,因而奠定個人或國家成為永恆的基礎。這類政治人物不會只是時代的映聲筒,而是那時代的光;不是時代的產物,而會是創造新時代的領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