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ECFA只談經貿,不可能將台灣推入「實質統一」?
簽署ECFA後,台灣的經濟將完全受制於中國,喪失自主,實力將大為削弱,對台灣民心士氣,更是致命打擊,形成中國統一台灣最有利的社會環境。台灣未來的選項只剩國共兩黨如何完成「法理統一」的協商。 馬政府上任以來,對中國全速傾斜,包括全面開放中國觀光客、海空運直航、人民幣兌換、12吋晶圓廠到中國投資、鬆綁投資中國上限、開放中資來台,並開放銀行登陸,這些都是為兌現馬英九「一中市場」的政見而鋪路。最近,為快馬加鞭,馬政府更進一步強行推動ECFA,做為雙方經貿長期互動架構。不論ECFA或CECA,本質上就是要把台灣推向「終極統一」的CEPA,倡議雙方商品、人員、資本、資訊與服務全面自由化,把台灣推向「終極統一」。 顯然,在「一中市場」構想中,除了台灣與中國,還加上香港、澳門兩地,「兩岸四地」一起追求進一步經濟整合。如此安排,已經把台灣地位港澳化。從而,簽署ECFA,將讓台灣實質「香港化」,把台灣推向「實質統一」的進程。
4.1 ECFA是經濟議題,不涉政治、不損主權嗎?
中國千方百計要併吞台灣,與它簽訂經濟合作協議,絕非正常國家之間的經貿締約。我國主權將因ECFA被蠶食鯨吞,終至蕩然無存。 簽訂任何平等協議、協定或條約,在國際間,都是國家主權的表彰,涉及政治目的;即使為了經濟利益,也不會放棄政治主權。馬政府為了促銷ECFA,不惜擱置主權、拋棄主權,自稱ECFA是純經濟議題,不涉政治,實在舉世罕見。 首先,光就協議的名稱來說,雙方簽署的主體,就是極端敏感的政治議題。台灣與中國的關係,究竟是國與國(正常國家之間的對等關係)、政府與政府(國共兩黨內戰延續的一國兩府)、國家與關稅領域(台灣是不具國家主權的經濟實體)、國家與地區(中國轄下的台灣地區),還是其他可能的組合?馬政府從來沒有講清楚,更宣稱只要對台灣經濟有利,名稱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在目前馬政府與對岸已簽訂的十二項協議當中,台灣的主權已經被巧妙閹割,馬總統居然還常常沾沾自喜。例如在兩岸航空協議中,台灣根本沒拿到第五航權(延遠權),兩岸航空協議變相成為特殊國內航線協議。海運協議也是,僅適用於在兩岸註冊的船隻,而且不可以掛國旗。還有,對方屢屢派出台港澳司長代表北京談判,政治上的意涵,不言可喻。所以,雖然馬政府一再表示,兩岸協議中沒有涉及主權意涵的文字,台灣的主權早已受到戕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