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關稅降低有那麼重要嗎?

其實,因簽訂ECFA所產生的關稅降低利益並不大。根據統計,我國一年實際繳交中國的關稅只數百億新台幣,又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之報告,「東協加一」開始生效(2010年)的結果,亦只會使台灣的出口減少0.284%,GDP減少0.035%,是一個極不明顯的數字。 馬政府不斷地誘導人民說,如果簽了ECFA,就可以享受關稅降低的利益,與其他國家一樣「一暝大三寸」。問題是,關稅降低的利益真有那麼大嗎?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報告指出,「東協加一」2010年開始生效的結果,只會使台灣的出口減少0.284%,GDP減少0.035%,這是一個極不明顯的數字,甚至小於一個颱風的影響,在統計上幾乎沒有意義。就連消費券,馬政府都宣稱可以提高經濟成長率0.64%! 事實上,中國對台灣課徵的關稅真的沒有那麼重要!現在全球共同的認知是人民幣的升值壓力非常巨大,而且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升值,只要人民幣升值2%,對台灣的好處就會大於簽訂ECFA帶來的關稅節省利益。因此,著眼於馬政府所稱的「關稅節省利益」來簽訂ECFA,而付出對台灣造成巨大政經衝擊的代價,是很不划算的主意。

2.2 簽署ECFA,台灣就能享受東協與中國的經貿優惠嗎?

台灣和中國簽訂ECFA,不等同於與東協簽署FTA!除非台灣成為「中國的一省」,否則中國與東協間任何經貿優惠,都不可能自動適用於台灣所生產的產品或服務。 馬政府促銷ECFA的說詞中,以「只要與中國簽署ECFA,台灣就能享受東協與中國所簽訂的各項經貿優惠措施」,最為荒謬。事實上,無論是「東協加一」或台灣與中國簽訂的ECFA,皆涉及商品或服務貿易的特別優惠,都是具有排他性質的自由貿易協定。這類協定最重要的輔助規範,就是差別待遇性的「原產地原則」(rules of origin),以避免非簽約國藉轉口享受簽約國間的經貿優惠。舉例說,智利與加拿大於1997年簽訂FTA後,加拿大製造的牽引機出口到智利無需任何關稅;由於美國與智利並未簽訂FTA,同樣的牽引機若在美國製造,出口到智利就需繳納關稅。縱使加拿大與美國所生產的牽引機屬於同一家美國公司的產品,但在美國生產的牽引機由於會出現「美國製造」的字樣而無法享受零關稅優惠。